虽然有些时候,这其实很难。
01
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眼下正在封控的边缘——餐馆自月初就不允许堂食了,各个小区则开始陆陆续续的贴封条、树隔离板,日渐减少出入口。
而具体到我自己生活的小区,本周三的时候小区的大门就已经被封了,只留下一个侧门走人,这意味着我每次下楼都要走一段超级远的路才能出去,然后从小区外绕大半个小区,折回大门口的那家超市购物。这个买菜的曲折程度,对我这个宅男来说,已经直追去西天取经了。
因为买菜难度系数激增,所以现在每次我出门买东西都尽量多囤一些,大白菜我买了三颗,辣椒购了五斤,大米攒了三袋。我这人很爱吃豆腐皮,虽然这东西很容易坏,可我还是买了挺贵的真空包装的那种,攒了六份,至于写稿时必备的无糖可乐,两升装的那种,我已经陆陆续续的攒了十二瓶……总之冰箱早已经塞满了。
但今天突然发现醋、酱油和盐还没囤够数,不得不再下去买一趟,盐我打算买十袋,醋和酱油各以拎得动为上限。
我想我回来的时候的那个狼狈样一定很可笑,好似眼下的俄罗斯大兵在乌克兰超市零元购时的场景。
所以你问我对封控这事儿怎么看?
说实话,本月初的时候我挺烦、挺怕的。但现如今,却突然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期待感——用《西虹市首富》里话说:“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不封一下,我都感觉对不起自己这么长时间神经质般的准备。
真的,独立生活以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考虑过如果两三个月出不了门,自己需要怎样才能活着,而参考现在上海的封控情况,这种担忧又绝非杞人忧天——我真怕自己饿肚子。
一说起饿肚子这事儿,我就想起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斯金纳曾经做过那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养了一批鸽子,把它们分别关到一些笼子里,而又故意不让这些鸽子吃饱,然后他用一个投食装置随机、不定时的给它们投喂食物。就这么放置了几天以后,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斯金纳一共用了8只鸽子做实验,其中6只鸽子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特异行为:、一只鸽子在笼子中执着的做着逆时针旋转,仿佛在跳舞;还有两只鸽子表现出类似钟摆的行为,从右向左大幅摆动;简单的说,尽管鸽子行为和它们能否获得食物没有联系,但是它们好像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可以“讨好”投食机,并导致食物的出现。然后,斯金纳挺不厚道的在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鸽子也学会了迷信与崇拜。是的,斯金纳这个实验,目的就在于解释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迷信、崇拜。在这个实验当中,想要达成实验效果,只需满足三个条件:第二,不让要鸽子吃饱,要使它总是处于一种饥寒交迫的困顿之中。第三,设立唯一的一个投食装置,也就是韩非子所说的“利出一孔”。只要这三个条件能同时满足,你会发现,迷信和崇拜其实只是一种驯化,是一种连鸽子也能学会的本能行为。而幸亏斯金纳的鸽子不会说话,否则在投食机随即的落下一丁点食物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啊,神圣而伟大的投食机,感谢你赐予了我今日份的食物,我赞美你!当然,对于一只有广阔天空可以飞翔的鸽子来说,这样的赞美是很神经病的。可是你又不能嘲笑那只关在笼子里的鸽子不对,因为它的行动受限,填不饱肚子,除了搞这种迷信,它又能做什么呢?所以迷信、崇拜与盲从,归根结底,其实不是个智力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境遇问题。这个事儿,我们史学界的老祖宗司马迁在挨了那一刀后,在《报任安书》里说的就很明白: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人在困顿当中,所作出的反应是生物性的,所以真到了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想维持做人的理性与尊严,是种不可能的事情。我之前写很多文章,说人应该过一种自由而有尊严的“手艺人生活”。总有人留言抬杠——真到了xxxx的时候,你还怎么自由而有尊严的活着?是的,我承认,真到了那种时候,如果连一口饭都要求着他人才能得到,那什么自由尊严都是扯淡,就像太史公说的:“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还是那句话,气氛到那个份儿上了,很多事你不想做也会做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几句话,我曾把它们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中:
1、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无需感谢他们的善心,因这种活动对他们自身也是有利的。
2、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在一个自由市场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福利的达成。
3、剥夺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权益,比让我们得不到该得到的东西要更严重。
4、自由交易是专属于人类的伟大发明,因为没有一条狗会拿自己的骨头去做交换。
5、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工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与自由,并获得他人的爱和认同。
这些散落在《国富论》中的语句,它们看似不成体系,但我总觉得这其中是有某种联系的。我感觉亚当·斯密的论述中蕴藏着一种气质——吃饱饭这事儿,对于自由、肯工作的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权利,不需要感谢任何人的恩惠。尤其是最后一句,想想,亚当斯密为什么会说:你辛苦工作,就是在捍卫自己的自由与尊严,就是在获得他人的爱与认同?因为工作,其实就是把获得财富的能力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而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拥有了财富,就意味着你可以买到自己赖以为生的必需品,而不再用像斯金纳的鸽子一样祈求投食器的垂怜。在哈耶克讲明白《通往奴役之路》是怎样的百年前,亚当·斯密已经向人们指出了“通往自由之路”是怎样的。所以我想,一个想保留自己尊严的人,应该努力工作,避免让自己陷入那种“摇尾而求食”的绝境。而一个良性的社会,则不应该制造那么多笼子,把人们都关进去,哪怕那些笼子里都有很靠谱的投食系统,能把鸽子们都喂得白白胖胖,肥肥美美,那也不是一个良性社会,而只是个大型家禽养殖场。很多人把《国富论》当做一本经济学的书,我觉得不对——自由的工作,自由的交易,自由的生活,它不仅仅关乎经济的繁荣。其实也关系到每个人能否真正有尊严的活着,而不是笼中之鸽。总之,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靠工作还是囤货,我都会尽力让自己的保持理性。而不为了填饱肚子,就对着“投食器”三叩九拜,舞蹈翩跹。虽然我知道,真要是被饿到某个份上,那种行为也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条件反射,但还是尽量避免吧,因为想想就觉得,真的实在太蠢了。
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人类通往自由与繁荣的路径越来越清晰。然而,总有一种力量,企图将人类社会拖向贫穷与灾难的深渊。
阿克顿勋爵感叹道:每个时代,自由和常识都面临四大挑战:强人对权力集中的渴望;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无知者对乌托邦的向往;无信仰者将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
先知哈耶克更是一阵见血地指出:不相信健康的国民经济可以被集中管理和科学规划;不相信政府可以控制对权力的贪婪;不相信知识精英真的能发现绝对真理。
越是社会面临灾难与转型的危机关口,越需要汲取哈耶克思想的力量。“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认为,哈耶克对人类的影响,将会“像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深远”。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在不同阶段,露出不同的的面目。多一人读懂哈耶克,自由就多一分保障。在新的历史叙事成为世界主流的21世纪20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读哈耶克——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哈耶克系列”。哈耶克的作品,犹如他当年的命运一样多舛,他的好几部著作,在国内都难以寻觅。先知书店深知其价值,与各方共同努力,「复活」了哈耶克的几部绝版书。更为难得的是,《法律、立法与自由》为绝版10余年后首次再版,是哈耶克历时17年的思考,也是他思想成熟期的集大成之作,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书)。
▍延伸阅读
我们离文明还有多远?文明社会的六大特征
托马斯·索维尔:价格的作用
这四个话题,为何一辩论就友尽?
哈耶克——那个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
应对危机的三个层次:无为而治是大智,毫不作为是大恶
秦晖:以文明共识与传统和解,才能与未来拥抱!
爱因斯坦:让每个人都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他们,为什么会被瘟疫杀的亡国灭种
废除市场,等于摧毁文明社会本身
通往自由与繁荣: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
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容易的,坚持错误也很容易
计划经济、分配正义、消灭宗教——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